1938年的3月网上配资网,三八六旅刚从香城固战场下来,干部们在作战斗总结。满脸胡子的陈赓站起来讲话。正说着,通讯员带了一封电报。陈赓打开电报一看,全身震动了一下,脸阴沉沉,紧绷绷,仿佛石头刻的一般。他的妻子王根英牺牲了!
3月8日的时候,王根英所在的驻地遭到了日寇的突袭。王根英急忙组织人员撤离,在撤离的时候,她发现有一个装有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,于是便返回准备去取。
结果,在途中却遇到了日军,由于敌人人多势众,王根英不幸牺牲,她牺牲时,年仅33岁。
陈赓的声音突然变哑了,也没有清清嗓子,就说道:“不讲了,准备打仗!”
他走出会场,独自一人来到积雪开始融化的树林。融成水珠的积雪从树枝上滴滴答答流着。陈赓坐在一棵被锯断的树桩上,紧闭着嘴,默不作声,他整个身子都在微微发抖。他打开日记本,沉痛地一笔一画记下了艰难的20个字:“今天,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,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!”
悲痛的陈赓一直在打听儿子知非的消息。因为王家居住的老房子被日本人炸成废墟,在附近又搭了个简易房,所以陈赓派去的人没有打听到王家的下落。
展开剩余73%直到1946年,陈知非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。那年10月,在银行工作的一位地下工作者找到王家,说是受陈赓之托,要把知非送到父亲那里。
自从陈赓与王根英跟家里失去联系后,陈知非就一直在外婆家生活。他断断续续地上了几年学,为了谋生,擦过皮鞋,当过报童。
得知陈赓又有音讯了,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就跟外甥知非一起去见姐夫。
大约走到山东时,王璇梅得知姐姐牺牲的消息,顿时伤心地痛哭起来。一路牛车、马车颠簸了三个月,王璇梅与陈知非终于到达山西阳城。迎接他们的先是傅涯。此前,陈知非与王璇梅还私下嘀咕:如果她对我们不好,我们马上离开。
但一见面,傅涯就忙着给他俩炖鸡吃,还帮知非抓衣服上的跳蚤。当时,陈赓还正在前线打仗,傅涯马上写信把见面情况告诉了陈赓。
1946年12月,刚刚打完一场胜仗的陈赓带部队下来,在山西沁源休整。傅涯接到陈赓的回信后,马上带着王璇梅与知非及刚刚1岁多的知建,走了一百多里路赶到沁源县郭道村。
与父亲相见的场景,陈知非一辈子也不会忘记。郭村是个很大的村子。进了村就要见到父亲了,陈知非心中不免有些紧张。他看见父亲和一大堆人已经到村口接他们了。
陈知非怕父亲瞧不起自己,于是就两脚叉开站着,故意显出些神气。陈赓有点看出来了,说:“看你长得多像根英,头发也一样,你妈妈要在该有多高兴,你好像有点……很神气!”
陈赓非常高兴,搂着儿子走在前面,傅涯抱着小建紧跟在后,后面还有一大堆人跟着。两旁的战士都在看他们,替司令员高兴。
当天晚上,陈赓与知非睡在一个炕上。傅涯带着知建,与王璇梅睡在另一间屋子里。
知非和父亲同睡一个炕两个晚上,陈赓希望一家团结、和睦相处,叫知非不要拘束,就叫傅涯“妈妈”,知非点头答应。到了第三天晚上,陈赓让知非、傅涯、知建都睡在一个炕上。知非觉得别扭,连身也不敢翻。
陈赓发现了,就说:“哪里学来的封建脑袋,翻翻身睡!”
经过一段时间相处,知非看到父亲能指挥那么多的军队,生母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,而自己却只能在上海给日本人倒茶、洗厕所,很是自卑,就向陈赓提出要当兵。
陈赓答应让他在部队里当通讯员。后来到了阳城,陈赓改变了主意:“这个仗估计不会打很久了,将来国家需要建设,去学工程最好。”他写了一封信给时在山西长治的北方大学范文澜校长,介绍知非到工学院学习。
在陈赓建议下,知非最终到北方大学工程学院就读,以后进入华北大学(中国人民大学前身)学习,1952年毕业后先后在长春一汽、航天部等工作,所取得的多项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处一流水平,退休时为教授级高工。
1960年,陈知非的女儿出生,陈赓高兴极了,逢人便说:我已当了爷爷了。他给小孙女起名“怀申”,大家都明白,怀念上海,其实就是怀念王根英。
一年后,陈赓猝然去世。
发布于:北京市粤友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